一、“法治”的意義
法治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,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,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不懈追求。法治興則國興,法治強則國強。
二、發展背景
黨的十八大以來,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、審時度勢、統籌謀劃,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,將法治確立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,把全面依法治國納入“四個全面”戰略布局,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集中統一領導,全面推進科學立法、嚴格執法、公正司法、全民守法,形成了習近平法治思想,開創了全面依法治國新局面,帶領中國人民凝心聚力、團結奮斗,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偉大征程。
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,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,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,全面對外開放深入推進,人民群眾在民主、法治、公平、正義、安全、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,需要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、穩預期、利長遠的保障作用。在統攬偉大斗爭、偉大工程、偉大事業、偉大夢想,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,必須把全面依法治國擺在全局性、戰略性、基礎性、保障性位置,向著全面建成法治中國不斷前進。
為統籌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各項工作,中共中央印發了《法治中國建設規劃(2020-2025年)》。
三、當前存在的問題
1.行政立法上存在的問題。政府作為“管理者”“父母官”,公眾作為“被管理者”“子民”的觀念根深蒂固,并反映在行政立法中。
2.行政執法上存在的問題。行政執法人員素質不高;法律意識不強;行政執法主體不規范;行政執法體制不暢;行政執法程序不明等。
3.行政司法上存在的問題。行政司法的人員法律素養不高;行政司法活動不公正;行政司法機構的獨立性和專門性不強;行政司法的程序整體上不夠完善。
4.全民守法上存在的問題。民眾的法治意識、規則意識、契約精神有待提升。
四、總體目標
建設法治中國,應當實現法律規范科學完備統一,執法司法公正高效權威,權力運行受到有效制約監督,人民合法權益得到充分尊重保障,法治信仰普遍確立,法治國家、法治政府、法治社會全面建成。
到2025年,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體制機制更加健全,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更加完備,職責明確、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日益健全,相互配合、相互制約的司法權運行機制更加科學有效,法治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,黨內法規體系更加完善,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初步形成。
到2035年,法治國家、法治政府、法治社會基本建成,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基本形成,人民平等參與、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,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。
五、主要原則
1.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。
2.堅持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。
3.堅持以人民為中心。
4.堅持統籌推進。
5.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。
6.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。
六、主要任務
1.全面貫徹實施憲法,堅定維護憲法尊嚴和權威。建設法治中國,必須高度重視憲法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,堅持依憲治國、依憲執政,把全面貫徹實施憲法作為首要任務,健全保證憲法全面實施的體制機制,將憲法實施和監督提高到新水平。
2.建設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,以良法促進發展、保障善治。建設法治中國,必須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,深入推進科學立法、民主立法、依法立法,不斷提高立法質量和效率,以高質量立法保障高質量發展、推動全面深化改革、維護社會大局穩定。
3.建設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,深入推進嚴格執法、公正司法、全民守法。建設法治中國,必須深入推進嚴格執法、公正司法、全民守法,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,織密法治之網,強化法治之力,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4.建設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,切實加強對立法、執法、司法工作的監督。建設法治中國,必須抓緊完善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機制,規范立法、執法、司法機關權力行使,構建黨統一領導、全面覆蓋、權威高效的法治監督體系。
5.建設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,筑牢法治中國建設的堅實后盾。建設法治中國,必須加強政治、組織、隊伍、人才、科技、信息等保障,為全面依法治國提供重要支撐。
6.建設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,堅定不移推進依規治黨。建設法治中國,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,加快形成覆蓋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各方面的黨內法規體系,增強黨依法執政本領,提高管黨治黨水平,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。
7.緊緊圍繞新時代黨和國家工作大局,依法維護國家主權、安全、發展利益。建設法治中國,必須高度重視依法保障“一國兩制”實踐、鞏固和深化兩岸關系和平發展,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處理好國際經濟、政治、社會事務,深入推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,更好維護和實現我國和平發展的戰略目標。
8.加強黨對法治中國建設的集中統一領導,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、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。建設法治中國,必須始終把黨的領導作為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,把加強黨的領導貫徹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。
開頭:
總論點:全面推進法治建設的過程中,應抓好執法者這一關鍵少數
名言:
風成于上,俗形于下
人視水見形,視民知治不
法令既行,紀律自正,則無不治之國,無不化之民
奉法者強,則國強;奉法者弱,則國弱
……
案例:
黨的十八大以來,全面從嚴治黨帶來巨大變化
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社會治理體系
到十四五規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
中共中央印發了《法治中國建設規劃(2020-2025年)》……
即:人視水見形,視民知治不。人民之幸福感、滿意度事關國家之強富美高。從黨的十八大以來,全面從嚴治黨帶來巨大變化,到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社會治理體系,再到十四五規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……“良法善治”一詞已融入民生福祉。在全面推進法治建設的過程中,唯有執法者“三省吾身”、帶頭守法,秉公執法才能更有底氣,才能切實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用來造福人民。
聲明:本站點發布的來源標注為“中公教育”的文章,版權均屬中公教育所有,未經允許不得轉載。
歡迎關注(中公教育申論備考頻道)
掃碼系統刷題,參加每周??即筚?/p>
下載安裝后,點擊“刷題”按鈕即可暢享
免責聲明: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,由本站編輯整理,僅供個人研究、交流學習使用,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。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。
05-18
05-18
05-18
05-16
05-13
05-13
05-20
05-20
05-20
05-20
05-20
05-20
05-20
05-20
05-20
05-19
05-19
05-19
05-19
05-19
05-19
05-19
05-19
05-19